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首要致死和致殘原因
。除血脂異常外
,炎症和氧化應激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病理生理發生和發展的重要機製
。目前
,國內外指南均建議采用傳統危險因素為基礎的模型預測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短期和長期風險
。但是
,僅采用傳統危險因素仍存在不足
,例如危險因素相同的個體發生心血管病事件風險存在差異
,某些不具備傳統危險因素的患者仍然發生心血管病事件
,接受足量他汀治療的患者仍有殘留風險等
。
生物標誌物被認為是傳統危險評估的重要補充手段
。與C-反應蛋白(CRP)不同
,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具有血管特異性的炎症標誌物
,研究發現Lp-PLA2為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
。新近美國FDA批準其用於預測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風險。
由於BNP具有利鈉
、利尿
、舒張血管的作用
,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激活呈拮抗作用
,因此具有較大臨床應用價值
。
2000年以後國際上的研究已經證實
,腦鈉肽可較傳統治療進一步改善嚴重心衰患者症狀及預後(附1)
,美國和歐洲的心衰指南已經將該藥收錄其中(附2)
。國內的研究大家可以自己找來看看
,結果差不多
。目前中國之所以沒有廣泛應用該藥
,推測與國內廠家的推廣力度不夠有關
,中國的事情常常這樣
,不管藥物好不好
,有藥廠推廣應用的就快
,沒有推廣應用就慢
,個中原因大家都應該明白
,不過仔細想想
,國際上也常常如此
,比如目前的甲流疫苗
。
傳統上對心衰患者的長期監控是非常不完善的
。如果有一個價廉的生化標誌物來監控心衰
,那將是非常有利的
。BNP是否是這樣的一個標誌物
?如果有床邊的BNP試驗
,則有可能像糖尿病患者一樣監控心衰患者
。這方麵BNP有很大潛力
。
Tsutamoto等對85名患有CHF的患者(EF<45%)隨訪兩年
,比較BNP與ANP
、cGMP等在CHF的預後評估方麵的作用
,發現血漿BNP在估計慢性CHF患者的病死率上優於ANP及cGMP
,而且所提供的預後信息不依賴於其他如PCWP和LVEF等血流動力學指標
。在老年人群中
,升高的血漿BNP濃度與整個人群的病死率明顯相關
,無論是否患有明確的心血管疾病
,均可通過測量血漿BNP對死亡率進行預測
。
血漿BNP水平與AMI後LVD程度呈正相關
,且研究證明
,BNP的分泌增加主要集中在梗死與非梗死區域交界的邊緣地帶
,此處室壁機械張力最大
,因此BNP可準確反映梗死局部室壁張力的變化
,而張力又受到梗死麵積
、左室形態改變
、心肌機械應力等因素影響
,因此對心肌梗死後病人測量血漿BNP可以同時預測梗死區大小
、左室功能
。幾篇報告都提出對於預測心肌梗死後左室重構的進程來說
,血漿BNP測定是一種簡便
、準確
、有用的生化指標
,由於左室重構在臨床表現及超聲心動圖不易發現
,BNP的測定對於心肌梗死後危險度分級該是價優質好的篩選方法
。
Cowei認為BNP是心衰患者預後的重要標誌物
,從理論上講血漿BNP濃度和存活率密節相關
。大規模人群心衰調查的初步結果顯示血漿BNP
、NT-BNP濃度和存活率以及再次住院相關
。通過一係列的BNP測試來調整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的治療
,與經驗治療相經較能更好地抑製腎素-血管緊張肽-醛固酮係統並降低死亡率
。
研究結論1
腦鈉肽緩解呼吸困難療效與硝酸甘油相當
,但腦鈉肽起效速度似乎更快;腦鈉肽降低肺毛細血管楔壓比硝酸甘油更迅速
、更顯著(P<0.05).[ Vasodil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VMAC). Young JB, et al JAMA 2002;287:1531-1540]
研究結論2
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腦鈉肽治療
,與多巴酚丁胺和米力農比較
,能顯著降低住院時間和死亡率
。 [美國心衰協會第8屆科學大會論文, HFSA (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Lindsay M, et al. Sep. 2004]
研究結論3
腦鈉肽用於慢性心衰患者的長期治療安全
,耐受性好
;與標準治療相比
,腦鈉肽治療組患者醫院外生存時間更長
;高危心衰患者接受腦鈉肽治療後
,其死亡/住院比值更好
;神經激素水平測定提示腦鈉肽可能通過延緩心髒重塑發揮作用
。[嚴重心力衰竭患者長期靜脈腦鈉肽治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評價.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using serial infusions of nesiritide for heart failure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 (from the FUSION I trial). Yancy CW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4 1;94(5):595-601.]
危險因素協作組發表的薈萃分析納入37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165544例患者
,結果顯示在傳統臨床危險因素和總膽固醇及HDL-C基礎上
,增加Lp-PLA2可輕微提高預測模型的效力
,如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的成人治療的專家組Ⅲ(NCEP-ATPⅢ)的危險分層
,增加Lp-PLA2測定後
,使2.7%的患者危險分層上升到高危而需要他汀治療
。
美國心髒病學會基金會(ACCF)/美國心髒協會(AHA)2010無症狀成人心血管風險評估指南建議
:可考慮對中等風險的無症狀成人進行Lp-PLA2檢測以進一步評估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推薦級別Ⅱb)
。 [16] 2013年ACCF/AHA心血管危險評估指南建議
:無症狀的一級預防患者
,經過危險評估後仍然不能確定是否需要治療的患者可考慮采用新標誌物評估
。2011年AHA/美國卒中協會卒中一級預防指南建議
:檢測炎症指標如hs-CRP或Lp-PLA2可以識別卒中高風險患者(推薦級別Ⅱb
,證據水平B)
。歐洲心髒病學學會2012心血管疾病預防臨床實踐指南建議
:急性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事件複發高風險患者可檢測Lp-PLA2以進一步評估複發風險(推薦級別Ⅱb
,證據水平B)
。
基於上述研究證據和國際指南的建議
,推薦以下人群可檢測Lp-PLA2水平以預測心血管病事件風險
:(1)無症狀高危人群的篩查
:尤其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等危險的人群
,在傳統危險因素評估的基礎上檢測Lp-PLA2以進一步評估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已接受他汀治療且膽固醇水平控製較好的患者
,Lp-PLA2水平可提高心血管病事件風險預測價值
。(3)發生急性血栓事件的患者
,包括ACS和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Lp-PLA2有助於遠期風險評估
,如與hs-CRP聯合檢測可提高預測價值
。